第257章受灾村庄的长远规划
林诗雅立于高处,眺望远方,心中始终萦绕着那些饱受饥荒之苦的百姓。
她深知,仅仅解决眼前的粮食问题远远不够,长久之计才是重中之重。
于是,她决定亲自前往受灾村庄,进行实地调研,务求寻得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清晨,薄雾还未散去,林诗雅便带着几名随从,策马奔向了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。
马蹄声敲碎了清晨的宁静,也敲击着她内心深处的责任感。
当他们抵达村口时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萧条的景象:残垣断壁,破败不堪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霉味和泥土的气息。
林诗雅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下马,开始了细致的勘察。
她穿梭于田埂之间,仔细观察着土地的肥沃程度;她走进农户家中,耐心询问着百姓的疾苦。
她的眼神锐利而专注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仿佛要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刻在心中。
她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,每一个村民的诉说,一丝不苟,态度严谨。
阳光洒在她的身上,投下长长的影子,更显其认真和一丝不苟。
村长王大叔愁眉苦脸地跟在她的身后,一声声叹息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。
“大人,我们这地方,怕是没指望喽。年年遭灾,年年吃不饱饭,谁还敢再折腾啊。”他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疲惫。
周农民也苦着脸,他搓着手,不安地说:“是啊,大人。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,就算种了粮食,也保不住老天爷不发脾气啊。”
面对村民们的消极,林诗雅并没有退缩。
她深吸一口气,将目光投向远处的群山,语气坚定地说:“诸位乡亲,天灾固然可怕,但人定胜天。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一定能够战胜困难。”她的声音掷地有声,如同惊雷一般,在这片死气沉沉的村庄中炸响,却并未能点燃村民们心中微弱的希望。
她蹲下身子,拉住一位老妇人的手,认真地说道:“婆婆,我知道您们受苦了,但是不能就此放弃啊。只要我们一起努力,总会找到出路的。”
老妇人只是摇摇头,眼神空洞地看着地面,脸上的皱纹更深了。
她挣扎着抽回了自己的手,嘴里喃喃地说着:“没用的,没用的,一切都是徒劳。”
林诗雅看着眼前村民们麻木的面孔,内心如同压了一块巨石,异常沉重。
她再次环顾四周,心中五味杂陈。
正当她思索着如何才能改变村民们的想法时,村口方向传来一阵喧闹声。
她循声望去,只见慕容复在侍卫的簇拥下,正朝她走来,脸上带着她从未见过的严肃。
“林大人,我有些想法,想和你商量一下。”慕容复在她面前站定,目光如炬。
慕容复的到来,如同一道曙光,驱散了笼罩在村庄上空的阴霾。
林诗雅站起身,快步迎了上去
“陛下,您怎么来了?”林诗雅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喜,还有一丝未曾察觉的依赖。
慕容复没有立刻回答,他先是环顾四周,将村庄的破败景象尽收眼底,然后才将目光投向林诗雅,语气沉稳地说:“我来,是想告诉你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”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我带来了一些物资,可以先帮助村民们重建家园。”
林诗雅心中一暖她感激地看了慕容复一眼,然后转过身,面向那些面色麻木的村民。
“乡亲们,”林诗雅提高音量,确保每个人都能听到,“我知道你们心里很苦,觉得生活没有盼头。但是,我要告诉你们,绝不是这样的!”她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,那是她整理的各地成功脱贫的案例,翻开一页,指着上面的图片和文字,语气铿锵有力:“看看这儿,原本和你们一样贫困,甚至更糟,但他们通过学习新的种植技术,改变了命运!他们能做到,你们也能做到!”
她的声音充满了力量,如同一把利剑,刺破了村民们心中的绝望。
她继续说道:“只要你们愿意,我就会帮助你们,教你们新的技术,给你们种子,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,让你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!”
村民们面面相觑,脸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。
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官员,既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,也没有虚伪的承诺。
林诗雅的真诚和坚定,深深地触动了他们。
王大叔率先打破了沉默,他走上前来,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:“大人,您说的是真的吗?真的会帮我们?”
林诗雅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以我的名誉保证,只要你们愿意,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们!”
她的话音刚落,周农民也走了过来,他憨厚地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“大人,俺也想试试,俺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。”
有了带头人,其他村民也纷纷表态,他们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。
林诗雅看到这一幕,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就在这时,慕容复带来的侍卫们已经将物资搬运了过来,堆积如山的粮食、衣物,还有修建房屋的材料,让村民们惊呼出声。
他们看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,心中充满了感激。
林诗雅再次望向慕容复,两人四目相对,心照不宣,彼此的眼中都充满了鼓励和信任。
她微微一笑,那笑容温暖如春风。
就在此时,一名侍卫快步走到慕容复身旁,低声说了几句话。
慕容复听完后,眉头微微一皱,目光深沉地看向林诗雅:“林大人,京城来人了,要见你……”
林诗雅见村民们重燃希望,心中甚是欣慰。
她当即决定,将村里青壮年组织起来,开始学习新的种植技术。
她耐心讲解,手把手示范,从选种到施肥,每个环节都讲得清清楚楚。
周农民是个实诚人,学得也格外认真,他顶着烈日,一遍遍练习,汗水浸透衣衫。
其他村民见状,也都纷纷效仿,不再是之前那副麻木的样子。
田间地头,锄头挥舞,刨土翻地的声音此起彼伏,与之前死气沉沉的景象截然不同。
短短数日,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,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。
然而,新的问题接踵而至。
村庄要发展,离不开资金。
林诗雅跑遍了附近几个县城,四处筹措资金,却屡屡碰壁。
那些所谓的商贾,一听说是要资助受灾村庄,全都避之不及,生怕沾染上麻烦。
眼看着村民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即将成熟,却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购买必要的农具和肥料,林诗雅心急如焚。
她常常彻夜难眠,翻阅着手头的账册,眉头紧锁,时不时发出深深的叹息,额头也因此布满了细密的汗珠。
烈日当空,林诗雅再次来到村口,看着那些面带期盼的村民们,心中五味杂陈。
她不能让他们的希望再次破灭,她必须想办法。
她咬紧牙关,一遍遍告诫自己:绝不能放弃。
她踱步到村口的古槐树下,烦躁地踢着脚下的石子,一下,又一下,发出沉闷的声响,仿佛敲击在她的心头。
微风拂过,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,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烦闷。
就在这时,慕容复走了过来,眼神沉静而坚定,他缓缓开口,“林大人,京城来人了,要见你……”
京城来的,是当朝太子。
他带来了皇帝的口谕,以及一箱沉甸甸的金银。
太子宣读圣旨,皇帝不仅拨款赈灾,还免除了受灾村庄三年的赋税,并承诺提供技术支持,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。
林诗雅接过圣旨,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有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,村庄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。
村民们用皇帝拨下来的款项购买了新的农具、种子和肥料,还修缮了房屋,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原本破败不堪的房屋被修葺一新,墙壁粉刷得雪白,屋顶也换成了崭新的茅草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田间地头,村民们辛勤劳作,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
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,清脆的笑声回荡在田野上空。
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,夹杂着丰收的喜悦。
王大叔逢人便夸赞林诗雅,说她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,是来拯救他们的。
周农民更是感激涕零,他将家中仅有的几枚鸡蛋煮熟,送到林诗雅的住处,说是要报答她的恩情。
林诗雅婉言谢绝了鸡蛋,但她心中却充满了感动。
她看着村民们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,听着他们一声声真诚的感谢,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。
傍晚时分,林诗雅站在田埂上,看着金灿灿的稻田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微风拂过,稻穗摇曳,发出沙沙的响声,如同在演奏一首丰收的赞歌。
远处,炊烟袅袅升起,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,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。
慕容复走到她身旁,静静地望着这祥和的景象。
他轻声说道:“林大人,你做到了。”
林诗雅微微一笑,目光却落在了远处的山峦上。
她心中还有一丝担忧,粮食产量真的能满足需求吗?
她深吸一口气,转身对慕容复说道:“陛下,我想去田里看看……”